【『錯誤的認知』比『做錯』更可怕!】
你還在為『成交量不足』而不敢進場買股,錯失賺錢機會嗎?『錯誤的認知』比『做錯』更可怕!做錯了可以透過反省與檢討,逐漸回歸正確的道路上,在失誤減少之後,自然可以逐步邁向成功之道;然錯誤的認知,恐怕讓『失敗』無從檢討,讓人根本找不到失誤之處,自然無從回歸正道。
為什麼這樣說呢?過去台股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的比重並不高,股市的動能自然必須來自於買盤進場,推升股價,形成加權股價指數的上漲,才會有『多頭趨勢,價漲量增』的關係,然『價漲』其實是可以來自於『買盤推升』或『賣壓縮減』,在沒有衍生性商品交易可以替代之下,金融操作只能透過現貨市場來執行,因此如果價格持續走揚,在沒有更多的買盤進場,來消化漲多了要賣的籌碼之下,股價如何維持呢?
然現今,台股市場可以從事價差操作的工具日益完備,包括期貨與選擇權等商品,均可以展現交易員欲上漲或下跌的意圖,已無須完全透過現貨市場來彰顯,否則道瓊指數,從2016年年初的15,700點一路漲到八月大選前的18,600點,指數漲幅超過20%,也沒見成交量持續擴增啊?
美股的成交量擴增也是選後12月才見到放量急漲的,顯示就長期多頭趨勢而言,成交量未必是關鍵所在,不過這僅僅是在衍生性金融交易工具充沛的市場之下才能,在個股期貨、個股選擇權乏人問津之下,個股現貨價格的上漲自然還是需要紮實的買盤進場買股,才能推升股價上漲,兩者有所差異,大家不可不知!